多年以后回头看,2020年或许将是中国商业生态的重要分界点。
疫情的爆发,不仅直接改变了大众用户的消费习惯,也指出了各大行业的发展方向。对于餐饮行业而言,传统的“到店”模式正在向“到家”模式分流转化,由“家庭餐桌”所支撑起的餐饮零售市场,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,而“家庭餐桌”的最大切品类入口,就是火锅食材。
在火锅食材零售的赛道中,成立仅三年的锅圈,如今已经在全国24个省/直辖市,327个地级市完成了超5000家门店的布局,目前覆盖了超1.3亿家庭消费者。
连“到店”巨头海底捞也在不断试水火锅“到家”零售模式,今年3月,海底捞推出半成品菜品牌试水线上零售,11月,海底捞在北京开设了“食材自提店”,被业内普遍认为是正式跟进火锅食材零售市场。
从锅圈的高速扩张增长,到海底捞的跟进入局,无疑说明了火锅零售广阔的市场前景。根据公开报道统计,从2019年8月以来,锅圈在短短一年时间内,完成了4笔累计10亿人民币的融资,而仅在2020年前十月,锅圈线下新增门店就超过3300家,速度惊人。锅圈的快速狂奔,无疑给餐饮零售行业打造出了一个商业样板,锅圈也因此成为餐饮行业的最大黑马。
餐饮零售迎来春天
疫情对用户餐饮消费习惯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,从产品上来看,用户开始回归到餐饮食材本身,对食物的健康、品质、性价比更加看重,产品消费更加趋向于实用主义;而从行为上来看,用户也更加习惯于到家消费,快手菜、半成品菜、自热菜的接受度和普及度不断提高。
事实上,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,消费者早已出现“宅、急、忙、懒”的整体趋势,对餐饮行业也提出了新的履约要求。用户消费需求及习惯的变化向产业端传导,便促使了餐饮零售行业逐渐走向风口,而最先完成餐饮零售的品类,便是火锅零售。
在传统的餐饮行业视角中,火锅一直是餐饮市场中最大的蛋糕,其中缘由并不难理解——火锅属于中式餐饮中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品类,通过蘸料、锅底、食材的组合,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口感,大量冻品食材也可以避免传统生鲜产品高损耗的痛点,而且火锅产品在味觉体验上普适性高、有成瘾性。根据《2018—2019中国火锅行业发展白皮书》预估,2020年火锅行业全年总收入将达到万亿规模。
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发布此文为传递更多市场信息,不代表币块报的观点和立场,请自行参考。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处理!